这位妈妈太智慧,用5件小事改变孩子一生
作为父母,避免不了要面对孩子的耍赖撒泼,或者是因为玩具,或者是因为各种其他小事。有时候家长觉得这些理由不可理解,而孩子的情绪却不可抑制的爆发。
这时候,你该怎么办?是马上去安抚孩子还是任由他哭闹,装作不在乎?下面这位妈妈太智慧,用5件小事改变孩子一生!真佩服她。
1.你哭你的,我忙我的
其实女儿很少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,因为一次也没成功过。但上了小班后,看到了同学的成功案例,于是活学活用起来。某天家里煮了白粥,但她偏要再单独给她煮份面条,最后更是躺到了地上。
我们全家该干嘛就干嘛去,把她当空气。我妈妈也特别配合,她拿起扫帚扫起了地,扫到我女儿躺的地方时,对她说:" 孩子,躺过去一点,我要扫地,别挡着,我扫完了你再躺回来。"
于是女儿挪开后继续躺着哭。等我妈妈扫完地,又让女儿躺回原来的地方,没想到两岁半的女儿居然真的又躺回去哼哼唧唧了。当了半小时空气的女儿,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并不管用,于是爬起来讨好的说:" 我觉得白粥也很好吃的 ",说完自己屁颠屁颠的跑去把白粥吃了个干净。
直到现在,我也再没看到过她躺在地上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。其实小孩子很多行为只不过是试探,如果第一次就阻止,基本就不会有第二次同样的行为发生。
2.损失是自己的,不是别人的
孩子与我在饭前吵架,把碗往饭桌上重重一放,恶狠狠地说:" 看到你就烦,我不吃了 "。我马上说:" 可以,不过一直到下次吃饭你都不可以吃任何东西。"
女儿开始有点心虚,改口说:" 我不是说我不吃,只是不跟你一起吃,等你吃完我再来吃 "。
我回答她:" 要么现在一起吃,要么你留着下顿再一起吃,没有第三个选择 "。结果她气鼓鼓的走掉了。
等我们吃完把桌子收拾好,就开始笑嘻嘻地讨论:" 怎么有这么傻的人,居然拿不吃饭来要胁别人,自己不吃饭饿的又不是别人,笑死人,居然拿饿自己要胁别人…… "
于是以饿一顿饭的代价,女儿明白了拿伤害自己来要胁别人,是很蠢的事。类似的事再也没在她的生活中出现过。
3.分享后,收获快乐
女儿两岁不到时,她外婆经常炒虾仁给她吃,有次我看到了,就拿筷子夹了几个尝尝,女儿就很不爽我吃她的虾仁。我告诉她,谁说是你的虾仁,于是拿起勺子又狠狠吃掉两勺,等女儿反应过来,手忙脚乱的跟我抢吃,可是,她怎么抢得过我……
女儿看着空掉的虾仁碗眼泪掉了下来。我趁机告诉她:" 东西谁都可以吃,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一个人的,大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"。
从那天开始,凡是她喜欢吃的我都一定分走一半,小孩子就是好教,她很快习惯了与人分享。
有时候看到她特别喜欢吃的东西,我们想让她多吃一点,会说 " 我牙痛咬不了这东西,或是这东西我不太喜欢 " 等等看起来很合理的借口,你帮个忙帮我吃掉吧。一定要用求她的口气,让她觉得她是在帮你的忙,这时女儿会吃得欢天喜地,这是意外得到的快乐。
如果没有学会分享,孩子会认为这是他应得的,并不会觉得开心;而习惯分享的孩子哪怕是多吃到一口都会觉得意外与开心。少吃点不会对人生有影响,懂得分享,容易得到快乐的心态会让孩子终身受益。
4.有限的玩具,无限的乐趣
女儿从小到大的玩具极其有限,电动的基本没有,所有的玩具拿个大袋子也就可以装起来了。这么少的玩具,不是因为经济原因,是因为小孩子玩具越少越简单,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,想象力就越丰富,就越懂得珍惜东西。
小孩子都喜欢玩水,女儿也不例外,我的条件是:玩水可以,但只限卫生间,并且玩好后要自己把卫生间弄干净。一个小桶一个盆,一只空可乐瓶,外加一个漏斗,一只小匙可以消磨掉整整一下午的时间。
上小班时,女儿就可以坐在那儿一两个小时,集中专心地做一件事。
5.跌倒后,直面伤痛
女儿在外头跌倒了,爬起来后发现皮破了不少,还出血了,紧张的就要哭出来。我蹲下观察后,笑嘻嘻地对她说:" 哎呀,西红柿汁流出来了,我们回去赶紧用纸巾把它堵住,不要浪费奥 "。女儿听完,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放松了。
回到家,我拿出酒精帮她消毒,先跟她说明,这个是消毒用的,抹在破掉的皮肤上可能会很痛。但不忍这个痛,可能伤口就会感染,感染之后会更痛。女儿想了想,说:" 那你就消毒吧,我可以忍一下 "。
孩子哭闹反抗或许更多的不是因为痛,而是对未知伤害本能的恐惧。所以别以为孩子小,骗骗就可以了,他们会记得你骗过,会不信任你,下次再骗就没那么容易了。也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,说实话会让他们更信任你,让他们对可能的疼痛作好心理准备,他们其实是很能忍痛的小生物。
小编语:
当孩子耍赖时,不要轻易妥协,父母的态度更要坚定,只要孩子发现哭闹与耍赖无法达到他所预期的目的时,自然就会停止,事後父母则应再藉机教育,告知守规矩的真正理由,不可当场就以太过情绪化的语气或用词来告诫孩子,才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守规矩的用意,而不是因畏惧责打而停止错误的行为。
另外,父母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、平时多陪伴孩子,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、但父母不会为了自己破坏规则,久而久之,孩子会更理性地跟父母表达需求,而不是滚地撒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