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雨简笔画 - 骑马简笔画 - 游泳简笔画 - 病毒简笔画 - 捉迷藏简笔画 - 跳绳简笔画 - 吸尘器简笔画 - 海豚简笔画 - 卡通简笔画 - 实物简笔画 - 简笔画大全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育儿知识 > 孩子13岁之前再难也要做到这5件事 越早看到越好

孩子13岁之前再难也要做到这5件事 越早看到越好

“想要把孩子教育好,头13年是最重要的。 ”因为13岁之前的这段时间,是早期教育最容易进行的阶段,是孩子性格、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,也是家长最能发挥影响力的时候。教育要趁早,我们做家长一定要抓紧13岁前这个关键期,尽最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。

1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

每个孩子从出生时就有很强的求知欲,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,迫切地想要弄明白。正是因此,他们有了观察和探索世界的动力。在他们观察的过程中,会产生无限的想象,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,从而认识这个世界。

有人曾经做过统计,世界上的大发明家除了认真刻苦学习之外,他们还都善于观察,善于奇思妙想。可见,培养孩子的好奇心,鼓励孩子观察世界是非常重要的。
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都有意无意地摧毁了孩子的好奇心。对孩子的提问不耐烦,敷衍应对,甚至大声呵斥,认为孩子不务正业。当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一些古怪或者有破坏性的行为时,家长就非打即骂。长此以往,孩子的好奇心就一点一点地被摧毁,然后彻底消失。

牛顿研究苹果的时候,牛顿妈妈也没说“看什么苹果,还不学习去”,爱因斯坦学母鸡孵蛋的时候,他母亲也没嘲笑他。所以,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注意保护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,鼓励孩子观察世界。

面对孩子的提问时,无论是否无厘头,家长都要认真对待,不要总是觉得厌烦敷衍,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,压抑他们求知的欲望。在回答问题的时候,可以不用直接说出答案,试着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,鼓励孩子自己动脑找出答案。

2、帮助孩子认识学习的价值

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,而想要孩子学有所成,就必须一直保持极大的热情。很多时候,我们给灌输“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过上好生活”,可是这类观点并不能长久地支撑孩子,或者并不足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。

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:“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。学习的好奇心、胜任感、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。 ”

好奇心上部分已经提到过,就不再赘述了。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胜任感和互助欲呢?

父母可以装作不懂的样子,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,历史方面的科学方面的等等都可以。也可以让孩子帮着计算家里的开支,帮着算账。还可以鼓励孩子给弟弟妹妹们辅导功课。当孩子感觉自己是有价值,被需要的时候,就会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。

唤醒了好奇心、胜任感和互助欲这三种内在动机,孩子就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,变得积极而主动。

3、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

13岁之前,正是孩子建立自我认知,探索自身潜能与兴趣的阶段。 孩子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家长看不惯或者不喜欢的爱好,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,喜欢收集游戏卡,喜欢追星……这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,恨不得斩草除根而后快。

其实,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。我念初中的侄子很喜欢玩游戏,也经常收集游戏卡。有一天,我们一家人在看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,侄子竟然对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如数家珍,对于“吴下阿蒙”“刮目相看”“白衣渡江”这些成语的典故也是了如指掌,这让我们大家很是匪夷所思。原来侄子当时在玩一款“三国”的游戏,里面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。

这件事教育了我们家的所有大人,对孩子的选择不要简单粗暴地评论,不要说三道四,但是可以合理地引导。

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学习,也需要一些空白。在学习之外,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但是要把握好度。有机会的话,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,这样和孩子之间的话题就会更多,亲子关系更亲密。

4、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

我们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种误区:太爱孩子,舍不得孩子做一点儿脏活累活,为了保护他们,我们总是擅自屏蔽掉外界“不纯净”的信息,挑拣最有营养的一部分喂养他们。我们喜欢灌满孩子的生活,让孩子的一切都尽在掌握。

心理上有一个词叫做“感觉剥夺”,我认为这用在教育上同样适合。我们总是事无巨细地给孩子安排一切,阻止孩子自己主动品尝生活的滋味,限制了他们的动手能力,这会给他们在走向独立的道路上制造很多障碍,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。

我认为可以让孩子多多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,扫地、刷碗、洗菜、做简单的饭菜,这些家务活孩子完全可以胜任。家长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,你不给他机会,他永远也不会做。

家长千万不要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危机四伏,允许并鼓励孩子多出去走走,接触真实的社会。让孩子自己做旅行计划,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在外地坐公交、购票坐地铁,让孩子去菜市场体验讨价还价,等等。不过,在孩子13岁之前,家长最好还是远远地跟着,确保他们的安全。

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,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。所以,父母对孩子的爱,最终目的应该是“分离”。我们爱孩子的目的,是让孩子独立成长,坚强面对未来的风雨,有能力解决遇见的问题,而不是留在我们身边,做一个三十岁还被喂饭的“巨婴”。

5、允许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

很多家长搞“一言堂”,当孩子不同意、不履行他们的想法时,就会认为孩子是在顶撞大人。家长们都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常识,那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多方面的看法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我们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,不仅伤了孩子,让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受损,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,还破坏了亲子关系,让孩子以为父母不了解他,不关心他,慢慢地,也就不愿意再和父母沟通了。

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,孩子犯错或抵抗时,不要只是一味地责备,先问他为什么,允许他表达自己的看法。尊重孩子的选择,包括他选择穿什么衣服,选择学什么兴趣班,选择什么样的朋友。父母如果觉得不妥,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,但不要过于强硬地要求和干涉。

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,因为你尊重孩子的意见,爱护孩子心里的想法,这已经表示你尊重他,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沟通榜样。就算效果不能立竿见影,也防止了争吵冲突的发生。

育儿知识推荐

更多..